《细说孙中山》04.5 为衰老的肌体补养输血


美洲致公堂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组织涣散,淡忘了“反清复明”的宗旨。

孙中山横贯美国大陆,苦口婆心,舌干唇燥,为争取改造这一封建的落后的组织,花费了大量心血。

美洲致公堂组织庞大,成员众多,该组织对革命的态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全美洲华侨对待革命的态度。孙中山对美洲华侨争取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将取决于致公堂的向背。

同海外其他各地洪门会党一样,美洲致公堂也存在着爱国与落后的两重性。洪门致公堂的宗旨为“反清复明”,它与兴中会反对满清王朝专制统治、恢复汉人统治的种族革命基本一致,但其目标是要“复明”,即仍停留在封建王朝统治中国的目标上,与兴中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标比较是落后的、保守的。

孙中山对美洲致公堂的改造持续时间很长且颇具耐心。

1896年春,孙中山来到美国,为发动致公堂同胞支持革命,他横贯美国大陆奔走宣传,终因华侨中革命风气未开,实无所得。

1903年秋冬孙中山准备第二次赴美,在檀香山动身前,其母舅杨文炳建议说:革命党虽与洪门宗旨相同,但是洪门习惯,非曾歃血宣誓拜盟入会者,不得认为手足,故为联络多数同志起见,应宜即列籍洪门,以厚党势。孙中山认为“美洲洪门之众,欲用之,非加入其团体不可”,故同意“加入致公堂”。此议遭到暗跨保皇党的致公堂职员的反对,而得到当地洪门首领钟水养大力支持,他说:

“洪门宗旨,在于反清复明,孙文虽没有正式参加洪门,已经实行洪门宗旨多年了,此等英雄壮士,应该欢迎招纳之不暇,何能拒他于门外。”

钟水养亲自主持介绍孙中山正式加入洪门,并封其为“洪棍”之职(洪门职位在海外分为三级:元帅称“洪棍”;军帅称“白纸扇”;将官称“草鞋”)。按洪门习惯称起兵反清的首领为“大哥”,此后,孙中山在美国到处被洪门组织及会员称做大哥。

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会党,并非真正推崇和信仰洪门会党的一套做法,实为改造会党采取的一种策略,但无疑两者思想确有相通之处的。

1904年年底孙中山乘海轮赴美国旧金山,因保皇党人与清领事串通勾结美国海关人员,以孙中山所持护照系伪照为由,将其扣留码头多日。后在当地致公堂首领黄三德、唐琼昌等的多方营救下得以脱难上岸。

孙中山莅美后,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主笔、保皇会骨干欧渠甲撰文攻击孙中山,并指责致公堂接待礼遇孙中山为不智。黄三德、唐琼昌等努力劝说欧渠甲同孙中山合作,欧固执不从,反而变本加厉地在报上攻击孙中山,引起黄三德等人的不快,遂革除欧的职务。孙中山趁机推荐留日学生、同盟会骨干刘成合主持笔政,将该报改组为革命报纸,这是孙中山改造致公堂所做的第一件事情。

《大同日报》改组后,“革命横议,鼓荡全美。华侨受其感化者日众”。

孙中山改组致公堂的第二项工作是重订洪门致公堂总章程。原来的致公堂章程繁琐神秘,封建秘密结社色彩浓厚,集中反映了它是一个封建性的豪侠组织。经改订后的新章程开宗明义地把致公堂的宗旨改造成与兴中会及后来的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一致,使原来的封建性质的章程充满民主革命的内容,这是一个根本性改变。冯自由评价说:“总理所订致公堂新章条款最特色者,为全文中第二条规定……一项,不独开辟古今革命党人之新生面,且足奠定三民主义之基础。翌年乙已(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之日,总理首提出人会誓词之四大纲领,即此十六字也。洪门宗旨曰反清复明,为单纯的民族主义,总理乃添人民权主义之创立民国,及民生主义之平均地权二项,意义高深,殊非思想简单之致公堂人士所能了解。”

孙中山很清楚,致公堂内部复杂,除少数热心职员外,多半拘泥旧习,又多加入保皇党,没有远大志向;各分堂多不听总堂的指示,要将其改造成统一有力的爱国组织,仅改订其章程仍不能解决问题。他乃向洪门首领大力倡议实行全美会员总注册,并整顿美洲各地洪门组织。各首领对此项建议多表赞成,遂推举孙中山及黄三德二人,亲赴全美各地劝导各分堂会员实行注册,并借机宣传洪门反清复明的宗旨,凡注册者发给证章一枚。

从1904年5月起直到12月,孙中山和黄三德从西部横贯美国东部,历经大小几十个城镇,所到之处广泛宣传洪门团结救国之意义,招收会员。注册工作耗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各埠会员报名注册者,寥寥无几。孙先生奔走数月,惨淡经营,但计划落空”。可见改造美洲洪门会党工作的艰辛及困难。

从1904年4月到年底半年多的时间里,孙中山改组了美洲致公堂的机关报,修改了致公堂的章程;风尘仆仆、长途跋涉地对致公堂会员总注册等活动,为改造美国洪门致公堂付出了大量心血,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改造和发动,尽管成果不够理想,但这毕竟还是争取了部分致公堂华侨,向洪门会众传播了革命思想,为以后进一步开展改造工作打下了基础。

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东南亚各侨居地相继建立了分会,众多华侨踊跃加入,而美洲各侨居地同盟会迟迟未能建立。

1909年11月至1910年初春,孙中山到美国发起建立同盟会。初期,各地人会者多为少数进步的华侨青年,为数众多的致公堂成员均没有加入,多数致公堂组织严格限制堂员人会,甚至对同盟会抱有偏见或敌视态度。“会员均以革命老前辈自命,一向卑视后起之革命小子。”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孙中山认为,“倘海外同志及洪门能联络为一团体以赞助革命”,“有此一臂之助,不患大事不成矣”。故孙中山决定全体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旧金山同盟会会长李是男等人一时思想不通,经孙中山解释劝说,同盟会会员按照孙中山的指示全体“入闱”(洪门称人会曰入闱),以表示合作诚意,双方各在自己的机关报《大同日报》和《少年中国晨报》发布布告。

孙中山此举有力地推动了美洲各地党务的发展,从此“南北美洲二十余国华侨,纷纷投向革命阵营,加入同盟会者将达万人,成立同盟会机关者,计有四十九埠”。同盟会会员加入致公堂,吐故纳新,使致公堂衰老的肌体吸进新鲜血液,同时也使同盟会组织获得大发展,壮大加强了革命力量,可谓一举两得。

孙中山发动多次反清起义,曾得到东南亚华侨的大力捐款资助,而美国致公堂不但很少捐款,而且反对同盟会筹晌,致使美国华侨捐款甚少。鉴于此,孙中山向致公堂提议组织洪门筹饷局。征得致公堂首领的赞同后,遂由孙中山亲手拟定洪门筹饷局缘起。章程及革命军筹的约章。规定了宗旨、组织机构、捐款办法及对捐款者的奖励办法等。1911年6月15日,美洲洪门筹饷局(又称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在旧金山成立,对外称做国民救济局。其组织机构由致公堂和同盟会选出代表组成。洪门筹饷局为革命捐助的第一笔款项是捐港币二万元给在香港的黄兴,作为筹设暗杀机关的经费。

为了向广大致公堂华侨传播革命思想并为国内起义筹款,1911年8月,孙中山亲率洪门筹饷局筹炯员黄魂苏(有称黄芸苏)等三人再次横贯美国大陆进行游说宣传。孙中山是个出色的鼓动家和演说家。他利用自身的特长,对致公堂华侨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宣传鼓动。在致公堂华侨居多的地方,他首先向他们宣传并解释:在当地设立同盟会的组织,与致公堂并无矛盾,此组织的建立,并“非与同胞作敌”,“也非与同胞争意气”,而是团结同胞与“满洲对敌”,请侨胞不要产生误会;希望致公堂像保护自己的侨胞一样,爱祖国的四万万同胞,共同“抵抗异族专制统治”。

在巴索,孙中山在当地致公堂举行了三个小时的演讲,有一位叫马湘的致公堂青年激动得边听边往下流泪,当晚,他跑到致公堂机关为孙中山举行的宴会上,走到孙中山跟前双膝跪地,恳切请求道:

“我要跟随先生革命,替先生挽皮包。”

孙中山问道:“革命?革命是会杀头的,你有这个胆量?”

马湘坚定地回答说:“杀头?杀就杀,我不怕,我们同胞三个兄弟,杀了我,还有两个兄弟侍奉父母;我还未娶妻,没有子女,怕什么!”

此后,马湘即参加了同盟会,成为坚定的革命者。

10月,国内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得知消息后马上停止宣传,经纽约返国。临走时,致公堂捐给他旅费、活动经费等万余元。

洪门筹饷局的成立以及孙中山亲率洪门筹的员不辞劳苦地演讲宣传活动,对争取美国各地致公堂支持革命起了重大作用。仅以为革命捐款为例,辛亥年前亦即洪门筹饷局成立前的十多年,美国华侨的捐款微乎其微,而从洪门筹饷局成立到结束的不到一年时间里,共捐得美金40多万元,可见其筹款成绩之大。这无疑与孙中山努力发动争取直接相关。

根据美洲洪门筹炯局的指示,古巴华侨也成立了筹饷组织--代理筹饷处,委任黄鼎之为古巴筹饷专员。经过洪门筹饷局的工作,华侨的捐款从北美洲发展到南美洲。

加拿大共有华侨约4万人,其中加入致公堂者“占十分之八九”,同时这里又是康有为保皇会的发源地,保皇势力顽固,革命与保皇的斗争激烈。1909年,温哥华致公堂首领陈文锡、书记黄璧峰等发起创办洪门机关报《大汉日报》,聘请冯自由为主笔,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冯上任后宣传革命,使一些加入保皇会华侨转向革命。

1911年年初,孙中山来加拿大为黄花岗起义筹饷,经过宣传发动,加拿大各处致公堂纷纷典押会所,共捐款6.4万元,为黄花岗起义各地华侨捐款的第一位。孙中山此行不担捐款成绩突出,对党务也有很大推动。孙离开不久,加拿大正式建立同盟会组织,加盟者数百人,不少为致公堂华侨。当得知美国致公堂与同盟会统一后,加拿大维多利亚等地致公堂也与同盟会联合。

显然,孙中山继改订美洲洪门致公堂章程之后,号召同盟会与致公堂合并,发起洪门筹炯局,亲自率员横贯美国大陆游说宣传以及成功地发动加拿大致公堂捐款等活动,说明孙中山对美洲致公堂的改造已达到高潮并获得巨大成功。至民国成立,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对海外洪门会党的改造便告完结。至此,孙中山在海外洪门中的威信达到顶点,他们奉“大总统是洪门总领”,赞誉他为“中国之华盛顿”。民国以后,孙中山将革命重心移至国内,与海外联系愈来愈少,标志着他对海外洪门的改造工作结束。